【谭谈机器人】除了挤入锂电,中小系统集成商还有没有别的出路 当前最新

目前,工业机器人已经覆盖了我国国民经济部门中至少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作为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环节的系统集成商可谓功不可没。行业和工艺双重门槛限制之下,系统集成商本应向着“分化就是进化”的方向发展,然而,汽车靠规范,锂电靠堆人,可以让系统集成商进化长大的行业却十分有限。受到数字工厂整体方案的牵引,以及大量垫付压力,处于头部的系统集成商更为聚焦大客户,而处于“长尾”部分的中小系统集成商却几乎没有适合的方案服务更为分散、更为柔性、对价格也更为敏感的海量中小制造企业。如何通过工艺化零为整,以速度换规模,去满足整厂整线以外的海量自动化需求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期Amazing Robotics就来“谭谈”一款集机器人和工艺场景于一体的生产力工具套件,来自李群的智能拧紧工匠,以及面向系统集成商、支持智能工匠系列开发的李群全自研机器人底层开放式系统平台。

李群全自研机器人底层开放式系统平台

卖点一:回归机器人的工具属性,将末端执行机构与周边设备统一系统管理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的工作和价值主要有两点,一是机器人软件的二次编程;二是机器人末端执行机构和周边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非标集成。一软一硬,开发过程相对独立。即便类似ABB,在特定行业特定工艺应用时,上层提供PC端的工业环境,但其设计理念上,还远远没有将周边设备全部逻辑性地纳入机器人的系统,也就没有把机器人真正还原为工具套件的一个执行单元。

李群智能拧紧工匠,从底层系统就试图穷尽倍速链、皮带线托架、线边平台、多工位回转台、气缸滑台等所有相关硬件模块,系统统一化管理,通过参数化配置,快速完成定向开发和仿真测试。

卖点二:回归现场工艺实现过程,将工艺调试的全过程数字化留存

一直以来,机器人本体厂家都试图开发便于系统集成商实现工艺参数化的功能。但由于本体厂家对工艺的理解往往是局限甚至欠缺的,现有工艺包更像是对外部单一器件的驱动,仍需更具工艺优势的系统集成商在现场调试参数。然而现场的情况可能很复杂,往往也存在一些工艺包没有包含的硬件设备,这都需要系统集成商的调试工程师努力去理解客户现场工艺工程师的经验,再将其部分经验数字化。层层消化翻译的过程费时费力,也没有将工艺经验全部留存,更没有反馈给工艺包优化升级。

李群智能工匠系列通过底层系统在将拧紧单元所有硬件管理起来的基础上,开发了对现场工艺工程师都非常友好的操作软件,支持调试过程的全部行为,如多角度变位、浮高复测、基准面对位、螺钉筛选、扭力点检、下压力随动等等。同时,通过系统开放和构建生态的方式,鼓励指令的封存和共享。

卖点三:回归机器人即生产力的工匠本质,算得清也算得过来账的RAAS服务

如果延用机器换人概念,把机器人当作一套设备,当作固定资产,以产线为单位上机器人及自动化,比照原先手动半自动产线节约下的人工成本,机器人的投资回报率(ROI)往往无法精准的算清楚,就很难落在客户可以接受的周期范围之内。产品的迭代和经济的不确定性也消磨了客户上自动化的意愿。更为尴尬的事实是,相当数量的制造业工厂根本就没有自动化部门,不具备自动化需求沟通以及日后自动化设备运维管理的能力。

李群智能拧紧工匠在其底层系统和工艺软件的有力保障下,快速导入,灵活换线,既可以作为线边独立站使用,也可以嵌入产线,与自动化连线。特别想要强调的是,李群T智能拧紧工匠大幅降低了硬件成本、调试实施成本以及客户的使用成本。在客户算清账之前,可以直接比照拧紧工人,“以租代售”替换人工,提供服务。

特别强调的一点,李群智能拧紧工匠是李群基于自身多年3C行业拧紧工艺经验开发的工具套件,也是李群全自研机器人底层开放系统平台的首个智能工匠应用。而开源的设计和商业模式,旨在为具备更多行业工艺积累的系统集成商提供更为适用的开发平台,以推动更为多数的制造企业,尤其为中小制造企业实现更适合他们的自动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