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播报:影响一生的12个自律法则

4月15日晚上8:0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畅销书作家、心理咨询师周慕姿

分享《对“应该”说不,获得情绪自由》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预约直播

看过这样一句话:

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自律,恰恰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径。

年轻时不以为然,一味地放纵,追求眼前的快乐。

可随着年岁渐长,才愈发深刻地体会到:

唯有自律,才能给我们应对世事无常的底气。

12条简单的法则,助你养成自律的习惯,拥有长久快乐的能力。

年初,张颂文因为《狂飙》大火,而在这之前,他熬过了近20年无人问津的日子。

他大学毕业的前三年,见组被拒800多次。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晚上七点半,掐着菜市场收摊的时间,去买便宜菜。

当被问及,那些年是怎么扛下来的,他只说,因为热爱表演,所以并不觉得苦,而是乐在其中。

人这辈子,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即便遇到阻碍困苦、没有反馈奖励,依然能坚定前行。

唯有热爱,能在漫长岁月中,陪我们冲破困难险阻,给我们持续努力,不断精进的最强动力。

好的自律便是如此,以热爱为驱动,在持续精进的过程中,感知坚持的快乐。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要做的事情越多,越是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

越是想要面面俱到,越是哪件事情都做不好。

想要用自律约束自己,可到头来,搞得自己,心情烦躁,疲惫不堪。

自律不是做好每一件琐事,而是明白要事优先,是懂得克制什么都想要的欲望。能取舍,有重点。

让自己从琐碎的事情中解脱,在关键节点上精准发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写道:

重复且长时间的无尽忙碌,只要条件具备,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难的是思考。没有深入的思考,勤奋就没有意义。

自律不是无效的忙碌,不是自我感动式的努力,而是深度思考后的高效行动。

每一次深度思考,都在迫使我们打破思维局限,过程或许痛苦,但结果往往受益良多。

越是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越需要依靠深度思考,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直抵问题根源,避免无效努力。

做一件事,真正耗费时间的,大多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行动之前,那个纠结、拖延的过程。

当你想要达到某个目标、做成一件事情时,可以先对任务进行拆解,从最容易实现的小事做起。

想学英语,就从每天出声朗读1分钟开始;想练出马甲线,就从每天1个卷腹做起;想要写篇文章,就先动手敲出50个字来。

自律不过是从小事着手,让自己立刻行动,总好过无谓的拖延。

朋友毕业后进了高校,刚开始那几年,她总说时间不等人,每一分钟都要用在刀刃上。说同事都太优秀,自己要更努力、更自律才行。

每天起早贪黑,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写论文、做科研。经常是困得睁不开眼了,还要逼自己再看一篇文献。

直到失眠、荨麻疹、甲状腺结节找上门,她才意识到,自己以为的自律,不过是在透支身体。

去年她开始调整工作节奏,才发现,那些生活中留白的时间,反倒给了她更多关于科研的思路。

自律绝不等于,不给自己丝毫喘息,甚至在崩溃的边缘强迫自己。

聪明的自律者,都懂得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在计划中适当留白,不过度透支自己,才能持续前行。

你看那些,急于求成的人。

大多打着“自律”的旗号,开始时信誓旦旦,可三天没看到效果,就觉得努力无效、自律没用,便草草放弃了。

可自律不是一朝一夕,变化也从不是一蹴而就。

真正自律的人,大都相信长期主义。

他们不过分预期一天、一周可能带来的改变,也不低估一个月、一年所能取得的进步。

长期主义的自律表现为,行动上不断迭代,心态上静待花开。

在自律的过程中,除了持续行动外,更需要定期的复盘与总结。

在复盘时,看自己是否始终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以确保行动不跑偏。

在总结时,回看过往的得与失,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让经历变成处事的能力,最终为行动助力。

真正的自律,不是盲目地低头赶路,而是能够时常复盘总结,不断完善战略,校准行动的方向,提升行动的效率。

莫言曾说:

真正的强大不是忘记,而是接受。

接受世事无常,接受孤独挫败,接受突如其来的无力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所有的困惑、不安、焦虑和遗憾。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盯着自己的错误,反复质问,为什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为什么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

但过度地从内心讨伐自己,除了让我们陷入精神内耗外,并无益处。

真正的自律,从不是苛责自己。

而是接纳自己的好与不好,停止毫无意义的内耗,带着一份平和、开放的心态,轻松前行。

3月初,和朋友自驾去五台山。返程时,因为山里下了雪,盘山道上冰雪堆积,我们在一个下坡处,失控撞上了柱子。

因为惊慌,孩子在车里大哭,我整个人不知所措。

而朋友拍了照后,立刻挪车,联系保险、交警和4S店,半小时内解决了所有问题。

事后我俩聊起,她说当时惊恐、后怕、自责,各种情绪一起袭来。但她知道,那个时候,除了收起情绪,赶紧处理,其他都无法解决问题。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因为一些人和事,或狂喜,或愤怒,或悲伤。

那个当下,你可以选择放肆地宣泄情绪,但问题终归要处理,而后果只能由自己承担。

自律是能在情绪袭来时,给自己三秒的冷静期,让自己重新拿回喜怒哀乐的掌控权,不被情绪左右,才能直面问题本身。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人不要给自己加滤镜,也要学会打破别人加给你的滤镜。”

生活中不难发现,人们往往在取得成绩后,觉得自己做什么事都能成;获得财富或关注后,开始变得目中无人,甚至心中无畏。

自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剔除加在我们身上的滤镜,照见自身的局限,并告诉我们,别忘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自律是能够让我们在漫长的余生中,经常自省、保持谦卑。

这样才不会让自己止步于前,才能不断突破个人成长的上限。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三餐随缘”,好像已经成了当代年轻人的标配。

明明知道,人生这场马拉松,说到底,拼的是健康。

却不肯减少睡前追剧、打游戏的时长,好像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夜晚的时光。

也不愿在忙碌中,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在饭点给自己一碗羹汤。

可那些亏欠的睡眠,丢掉的三餐,最终都会由自己的身体买单。

好的自律,是懂得规律作息,关注健康。

如此,才不会让自己因病,在人生途中黯然离场。

61岁的杨紫琼,站上领奖台时,她年轻的体态、手臂的线条、举手投足间的力量感,都和奖杯一样耀眼,而这得益于她多年来的健身习惯。

早起时,在床上做拉伸;刷牙时,锻炼下肢力量;看电视时,做仰卧起坐;即便坐着不动,也会关注呼吸,让腹部保持紧实。

她曾在采访中说:“即便是房间那么点地方,甚至是酒店洗手间,我都可以做一套运动,不给自己找借口。”

你看,所谓自律不过如此。

坚持锻炼能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匀称的身材、强健的体魄,还有敏捷的思维、明朗的精神,以及周身散发的青春气息。

当你放纵自己时,轻松快乐,毫且无压力;

开始尝试自律时,会感到痛苦,经常想要放弃;

只有把自律变成习惯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自律不易,但每个点滴的努力,都在推着你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愿你我都能在每件小事上修炼,于每个细微处努力,最终获得自律的能力。

作者 | 江渚,读书写字用心生活。

主播 |赏新晴,视频号:赏新晴读书,公众号:听晴声(ID:sxqreading)。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星标“十点读书”

及时接收每晚新鲜出炉的推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