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判断古希腊作品,是否为后世“伪书”的一个依据是,字里行间充满了
来源:个人图书馆-king9413 |
时间:2023-08-03 08:52:05
(相关资料图)
我判断古希腊作品,是否为后世“伪书”的一个依据是,字里行间充满了大量场景细节。为何?首先,除非你本人在现场,否则你不可能获知这些细节。只能相对笼统地概括。其次,古人写一个字,写一篇文,尤其是写在羊皮纸或纸草上,难度有多大,怎么可能在细节上如此下功夫,铺陈文字。可惜,希罗多德《历史》和柏拉图《理想国》都是这样的作品。《历史》故事夸张,《理想国》则反复啰嗦。后世编撰的人,以为把细节写得越详细,就越真实,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此掩盖其虚构编造的手法。不过,最后会露出马脚,适得其反。像《道德经》5千字,《论语》一两万字,高度概括,忽略细节,才符合当时的写作情境。比较《黄帝内经》和《理想国》的对话体。《黄帝内经》一问一答,只是突出“问答”的问题意识,形式感很强。但不会写对话的场景,也不会特别地辩论,追求对话的连贯。实则是一篇篇小论文,用对话形式串联起来。而《理想国》则犹如虚构的小说,好像真有两人在激烈地辩论,不厌其烦地讨论某一个话题,像真有其事一样。西方人也承认,书中的苏格拉底,是柏拉图虚构的,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表达他的思想。反过来想,后世欧洲人,何偿不是借柏拉图之名之笔,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关切?问题是,我们知道《黄帝内经》不是黄帝写的也不是黄帝时代的人写的,故也没有署任何人的名,这是一部集体之作。而《理想囯》却署名古希腊人柏拉图。是否有欺世盗名之嫌?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