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贵州榕江“新农人”:手机变身“新农具” 数据变成“新农资” 直播成为“新农活”

在榕江,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成了一种新风尚。


(资料图片)

随着新媒体普及到乡村,榕江县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新媒体+产业”为主抓手,高标准打造集培训区、直播区、产品区、体验区等为一体的榕江特色县域新媒体产业核心示范区,大力吸引、挖掘和培育以榕江籍青年为主的新媒体传播人才,涌现出一批“新农人”。

唐胜忠:拿起手机“新农具”干上直播带货“新农活”

唐胜忠是贵州山呷呷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一名全网粉丝超200万的网络带货达人。作为榕江县三江乡脚车苗寨第一个大学生,2017年,他从重庆师范大学毕业后便开始从事新媒体工作。

202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文件,支持黔东南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在榕江县发出返乡创业号召。唐胜忠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当年5月,唐胜忠返乡开启创业之路。

返乡的第一站,唐胜忠和团队选择榕江县平阳乡丹江村的小丹江苗寨。“我通过矩阵账号宣传,更新1000余条有关小丹江苗寨风土人情的短视频,短短10个月内便实现全网粉丝量超百万。”唐胜忠拿起手机“新农具”,干上直播带货“新农活”,让小丹江苗寨荣登黔东南景点排行榜抖音景点好评榜第一名,打卡游客比往年增加10倍,帮助当地村民卖出总销售额超500万元的农产品。

养了12年猪的何品宏,2018年返乡创业。他的养殖规模较小,仅靠线下销售。如今养殖规模超过千头后,他面临的销售压力陡增,需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唐胜忠得知情况后,既帮助何品宏销售产品、扩大规模,又带动他逐步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团队,最终实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唐胜忠说,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启发、带动更多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杨成兰:让沉睡大山的土布活力出圈

杨成兰是榕江县栽麻镇丰登村考出去的第一个女大学生,毕业后在贵阳市一所高校当音乐教师,2016年回乡过春节,让她做出返乡创业的决定。

“2016年,我回家过春节,发现亲友家上好的侗布被堆放在屋角,不用也不管,我就想着发微信推销一下。没想到,几天时间,全寨的土布都卖光。”从小跟奶奶和外婆学习织布、染布的杨成兰对民族手工土布技艺有着深厚感情,看着寨子里的土布通过网络有销路,杨成兰不顾家人的反对,怀揣仅有的4万元启动资金成立榕江县倚山人手造生活工作室,自己组织村民织布、染布,丈夫负责在电商平台销售。由于没有场地,杨成兰便在村里租了一个25平方米的猪圈,自己将粪坑回填,搭上简易板,改造成工作室。

近年来,通过新媒体赋能,纯天然,无污染的植物染侗布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工作室的产品畅销日本、意大利,还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远销美国,实现全州跨境电商第一单,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带动当地400多名妇女就业增收。

如今,杨成兰的工作室共有9栋房子,分为染坊、手作房、展厅、织布间、体验空间、民宿等,加上她流转自种的板蓝根基地,共计占地10亩。通过新媒体宣传,越来越多游客来到榕江学习种棉、采蓝、纺纱、织布、染布,到黔东南赴一场“寻蓝之旅”成为亲子研学的热门之选。今年以来,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0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68亿元。

王启红:干起“新农活”“土窝窝”变“香饽饽”

王启红是榕江县两汪乡两汪村乌计寨的苗家姑娘,闲暇时,她喜欢用手机分享家乡风光和农家生活,朴实真诚的视频让她迅速收获大批粉丝的关注,如今已成为在快手平台上拥有超40万粉丝的“网红”。

因为时常有粉丝询问她家里的农产品是否出售,让王启红从中看到商机,开始和家人一起采集山货进行销售,开辟出一条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出售山货的路子,随着订单量越来越多,王启红发动村里人参与到农产品销售中来,开始向乡亲们收购农产品,将山里的辣椒、竹笋、青菜、萝卜、大米等农产品通过网络带出大山,年销售额近百万。

“新媒体给我们家乡带来很多改变,宣传家乡的同时还能把身边的农产品卖出大山。”王启红说。

如今,一台手机,一场直播已成为王启红每天的日常。通过新媒体,王启红把家乡的农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她也和家人搬出了破旧的老屋,住进了新房子,同时带动当地300余户群众就业增收。

榕江县融媒体中心提供素材

本网记者:丁 憐

四审:陈永堂

关键词: